
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
概要: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4月22日,围绕“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”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国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工作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4月22日,围绕“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”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,邀请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副司长(主持工作)李筱翠,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、市疾控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畔,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,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负责人王鹏,介绍我国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工作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
在发布会上,李筱翠说,接种疫苗是预防、控制疾病和保护公众健康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,是贯彻落实“预防为主”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最直接的体现。
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预防接种工作。长期以来,国家坚持预防接种的战略性和公益性,1950年,我国就在全国普种牛痘苗预防天花,随后陆续开展卡介苗、百白破、乙脑等疫苗接种。1978年,开始实施计划免疫,最初是“四苗防六病”;2000年,实施免疫规划,扩展到“五苗防七病”;2007年,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,疫苗种类增加到14种,可预防15种传染病。
李筱翠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更加突出预防为主、医防融合,推进落实健康中国建设任务。国家颁布实施了疫苗管理法,全面构建疫苗和预防接种管理制度,免疫规划工作迈入法制化新进程。我们制订了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》,分病种制订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方案,预防接种工作更加规范高效。我们建立健全了部门密切协作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预防接种工作机制,组织保障不断完善。我们着力打造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免疫规划管理体系和县、乡、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,确保群众接种及时、便利。我们科学调整了国家免疫规划策略,优化调整脊灰疫苗、麻腮风疫苗、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,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效果更加精准。我们强化了惠民利民举措,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和预防接种数据跨省交换,指导基层接种单位分时段预约接种、周末接种等,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我们指导地方探索创新,通过省级免疫规划和民生试点项目,为更多的群众免费接种水痘等疫苗,提高疫苗接种可及性。
多年来,国家坚持实行免疫规划制度,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维持在90%以上,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。我国成功根除了天花,比全球提前近20年实现了无天花病例,已连续30年没有本土的脊髓灰质炎病例。近20年,我国无本土报告的白喉病例;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策略,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降幅超90%,保护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病毒危害。近年来,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;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持续维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;甲肝、乙脑、流脑等疾病报告发病率也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。这些都充分展现了预防接种在建立公众健康防线,筑牢免疫屏障,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健康公平方面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李筱翠说,本月25日是第39个“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”,今年宣传主题是“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”。在此,呼吁广大群众科学认识疫苗的作用,支持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,也请媒体朋友们多传播科学、权威的预防接种知识。
针对预防接种近期和未来有哪些重点的措施和安排,李筱翠介绍,当前,传染病仍然是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,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疫苗接种的普及和推广,发挥疫苗在重大疾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,阻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传播流行,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,我们重点推动四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推动动态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,提质扩容,逐步对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程序进行优化调整,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。
二是推动各地落实好免疫规划各项工作,保持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。加强疾病的监测预警,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,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和扩散。
三是推动建设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,通过实施疾控领域的强基工程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措施,提升基层专业队伍的服务能力。加快电子预防接种证的应用推广和预防接种信息的跨省共享,实现数字赋能,更高效地服务于预防接种工作。
四是推动多联多价疫苗、新型疫苗的研发,根据防病的需要和疫苗的需求,引导和指导疫苗的研发应用和成果转化,为调整国家免疫规划策略提供支撑。
版权所有 © 河南友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7873号 营业执照 本网站已支持IPv6
版权所有 © 北京友森教育集团 京ICP备2021007873号
本网站已支持IPv6 营业执照